未曉妃
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嘉定 201801
變電站是發電、輸電及配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用為執行所在區域的配變電工作是保證電網平穩運行的關鍵環節變電站往往地處偏遠且分布較為分散隨著我國電網規模的擴大與變電站數目的日益增多僅依靠人工值守遠遠無法滿足變電站的運維管理需求由此選用數據采集及監控系統進行遙距管控至關重要目前變電站多已實現對變壓器、斷路器等核心設備的監控但監控系統對變電站內溫濕度、照明等環境參數及各機電設備指針參數的監控明顯不足且基本的運行維護仍需人工干預此外變電站現有監控系統各部相對獨立難以交互功能復用、服務器資源浪費等問題層出不窮。
為解決上述問題該文提出了一種變電站智能監控系統可實現對變電站運行環境及各設備指針儀表數據的實時監控有效提高智能變電站的運維管理保證其安全平穩有效運行實現無人值守。
1系統概述
該系統由終端控制單元、傳輸網絡、遠程監控中心3部分組成終端控制單元集成傳感器、執行設備等各輔助終端設備可實現環境參數監測、儀表示數讀取、央指令收發解析、數據上傳等功能作為站端個體的各變電站通過VPN與遠程監控中心相連以保證系統整體處于虛擬局域網內可有效避免外部入侵遠程監控中心可實現數據實時處理、數據庫存儲、系統前端界面服務等功能系統整體架構如圖1所示
2硬件設計
2.1終端控制單元
終端控制單元由主控模塊、指令模塊、通信模塊3部分組成主控模塊是終端控制單元的核心負責將來自終端設備的環境、儀表等各參數數據信息處理為系統可識別的物理量值并傳輸至遠程監控中心同時將監控中心的示警信息反饋至各設備及執行單元從而實現數據交互指令模塊負責解析來自主控模塊的控制指令并將指令程序發送至各電力設備通信模塊即系統底層各部基礎通信配置。終端控制單元原理框圖如圖2所示
圖2終端控制單元原理框圖
其中終端控制單元以S3C6410芯片作為處理器核心其主頻*高可達667Hz*高可支持512M內存傳感器選用FT-WQX7型七參數一體環境監測傳感器高度集成氣象標準參數可實現對環境溫度、相對濕度、大氣壓力、風向、風速、光強、降雨量等環境要素的連續實時在線監測且測量精度高、性能穩定可靠此外儀表監控依托變電站巡檢機器人實現機器人攜帶攝像機獲取待識別的儀表圖片而后通過實時數據分析遠程監控中心即可獲悉變電站各設備的運轉狀態。
2.2傳輸網絡
變電站智能監控系統存在多處節點均需交互通信如傳感器節點與終端控制單元、終端控制單元與遠程監控中心等故該系統設計選用多種通信方式。
2.2.1傳感器節點與終端控制單元
為減少布線、降低系統部署難度該系統各傳感器節點與終端控制單元間的通信基于ZigBee實現ZigBee基于IEEE802.15.4標準可同時組網254個節點具有高可靠性滿足變電站智能監控系統需求。
2.2.2儀表監控系統與終端控制單元
當前變電站巡檢機器人多通過WIFI無線網橋傳輸數據信息但此種通信方式網絡安全系數較低故該系統加裝加密通信模塊采用支持WAPI無線標準的無線專網通信模組實現儀表監控系統與終端控制單元的平穩通信可有效避免外部入侵。
2.2.3終端控制單元與遠程監控中心
終端控制單元與遠程監控中心基于TCP/IP協議通信由于接收數據量過于龐大考慮數據傳輸及指令下達的實時性、穩定性系統采用以太網通信方式實現終端控制單元與遠程監控中心的信息交互。
對于以太網接口存在兩種接口形式即標準R45接口和SPF光纖接口因系統需實現長距傳輸且在變電站中存在強電磁干擾故采用光纖通信線纜進行傳輸可很大程度減輕電磁干擾的影響保證傳輸信號的穩定。
2.2.4其他通信
由于系統需依據變電站實際場景需求增設相應監控終端及傳感器為保證系統具有較高的兼容性、擴展性在設計上選擇預留不同的總線及通信接口如CAN總線接口、RJ45接口、RS232接口等。
3軟件設計
3.1終端控制單元程序設計
終端控制單元是遠程監控中心與變電站各設備間實現交互的核心環節環境參數監測、儀表數據獲取上傳、指令收發解析等均通過終端控制單元實現其終端控制單元業務處理程序流程圖如圖3所示
圖3終端控制單元業務處理程序流程圖
3.2系統主機軟件
變電站智能監控系統由溫度監測子系統、濕度監測子系統、煙霧警報子系統、風冷散熱控制子系統、燈光控制子系統、給排水控制子系統、機電儀表監測子系統集成子系統示意圖如圖4所示
系統主機軟件使用C#WinForm開發采用并行任務處理模式如圖5(a)所示(以溫度監測子系統為例)系統電機監測界面包括主界面、波形顯示界面、設置界面及歷史數據界面主界面中主要為串口選擇、8路溫度數據實時顯示、某時間段內電機運行數據查詢及設備運行狀態異常監測波形顯示界面用于顯示電機實時運行狀態曲線設置界面如圖5(b)所示除設置溫度上限報警閾值外還可對所采集溫度數據進行非線性補償。
圖5變電站溫度監控子系統界面
3.3指針儀表自識別
變電站電機指針儀表的監測與示數識別流程如圖6所示其中核心環節為目標檢測與目標識別。
3.3.1目標檢測
對于目標位置檢測為提高定位的實時性、準確性*大程度減輕距離、曲率角度、位姿等差異對清晰儀表圖像獲取的影響系統采用基于SSD網絡的目標檢測算法實現定位其損失函數為位置誤差與類別置信度誤差的加權和如式(1)所示:
式中:c為類別置信度預測值且c∈[0,1]l為先驗框對應邊界框位置的預測值g為待識別真實目標框N為先驗框正樣本數α為權重系數默認其值為1。
3.3.2目標識別
由于變電站大量儀表處于室外環境為校正不均勻光照的影響系統采用基于二維Gamma函數的校正算法利用提取出的光照分量依據其分布特性自適應校正不均勻光照校正流程如圖7所示
圖7不均勻光照校正流程
對于儀表示數識別系統采用改進的基于MS-ER提取指針區域算法通過*大穩定極值的兩次穩定區域檢測提取指針區域而后以指針通過儀表軸心為條件結合Zhang細化算法及累計概率霍夫變換(PPHT)定位指針*后構建儀表讀數坐標系以獲取儀表示數。
4系統測試
該智能監控系統在變電站進行了現場應用經現場實際測試系統效果良好。
4.1指針儀表識別測試
共選取100張儀表圖片進行示數識別測試表1所示為部分實驗結果對比目視結果與系統識別結果實驗數據表明:系統識別結果準確率可達98%系統指針儀表識別性能良好可在技術上為機電儀表監測子系統提供有力支撐。
表1指針儀表識別測試結果
注:誤差 = 目視結果 - 系統識別結果
相對誤差率 = 相對誤差 ( 目視結果 ) × 100%
4.2系統整體測試
系統整體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由現場測試結果可知系統各裝置測試效果良好成功率高實現了對變電站運行環境及各設備指針儀表數據的實時監控保證其安全平穩有效運行。
5安科瑞電力監控解決方案
5.1概述
針對用戶變電站(一般為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通過微機保護裝置、開關柜綜合測控裝置、電氣接點無線測溫產品、電能質量在線監測裝置、配電室環境監控設備、弧光保護裝置等設備組成綜合自動化的綜合監控系統,實現了變電、配電、用電的安全運行和全面管理。監控范圍包括用戶變電站、開閉所、變電所及配電室等。
Acrel-2000Z電力監控系統是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根據電力系統自動化及無人值守的要求,針對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研發出的一套分層分布式變電站監控管理系統。該系統是應用電力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傳輸技術,集保護、監測、控制、通信等功能于一體的開放式、網絡化、單元化、組態化的系統,適用于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的城網、農網變電站和用戶變電站,可實現對變電站的控制和管理,滿足變電站無人或少人值守的需求,為變電站安全、穩定、經濟運行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5.2應用場所
適用于軌道交通,工業,建筑,學校,商業綜合體等35kV及以下用戶端供配電自動化系統工程設計、施工和運行維護。
5.3系統架構
Acrel-2000Z電力監控系統采用分層分布式設計,可分為三層:站控管理層、網絡通信層和現場設備層,組網方式可為標準網絡結構、光纖星型網絡結構、光纖環網網絡結構,根據用戶用電規模、用電設備分布和占地面積等多方面的信息綜合考慮組網方式。
5.4系統功能
(1)實時監測:直觀顯示配電網的運行狀態,實時監測各回路電參數信息,動態監視各配電回路有關故障、告警等信號。
(2)電參量查詢:在配電一次圖中,可以直接查看該回路詳細電參量。
(3)曲線查詢:可以直接查看各電參量曲線。
(4)運行報表:查詢各回路或設備時間的運行參數。
(5)實時告警:具有實時告警功能,系統能夠對配電回路遙信變位,保護動作、事故跳閘等事件發出告警。
(6)歷史事件查詢:對事件記錄進行存儲和管理,方便用戶對系統事件和報警進行歷史追溯,查詢統計、事故分析。
(7)電能統計報表:系統具備定時抄表匯總統計功能,用戶可以自由查詢自系統正常運行以來任意時間段內各配電節點的用電情況。
(8)用戶權限管理:設置了用戶權限管理功能,可以定義不同級別用戶的登錄名、密碼及操作權限。
(9)網絡拓撲圖:支持實時監視并診斷各設備的通訊狀態,能夠完整的顯示整個系統網絡結構。
(10)電能質量監測:可以對整個配電系統范圍內的電能質量和電能可靠性狀況進行持續性的監測。
(11)遙控功能:可以對整個配電系統范圍內的設備進行遠程遙控操作。
(12)故障錄波:可在系統發生故障時,自動準確地記錄故障前、后過程的各種電氣量的變化情況。
(13)事故追憶:可自動記錄事故時刻前后一段時間的所有實時穩態信息。
(14)Web訪問:展示頁面顯示變電站數量、變壓器數量、監測點位數量等概況信息,設備通信狀態,用電分析和事件記錄。
(15)APP訪問:設備數據頁面顯示各設備的電參量數據以及曲線。
5.5系統硬件配置
作者介紹
未曉妃,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為微電網能效管理和環保安全用電。
掃一掃 微信咨詢
©2024 安科瑞電子商務(上海)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滬ICP備18001305號-12 技術支持:智慧城市網 sitemap.xml 總訪問量:256887 管理登陸